刘玉涛:扎根“三农”的“泥腿子”博士

发布者:校友会发布时间:2019-02-20浏览次数:315

人物简介

 刘玉涛: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博士,助理研究员。200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梅州市农业局局长、党组书记。先后获得“首届广东省农村青年科技文化活动月先进个人”、“十百千万”优秀驻村干部称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2016年度获“中国农村新闻人物”称号,全国共有10人获此殊荣,刘玉涛位列第一,也是我省唯一获得者。

    2006年从华南农业大学博士毕业后,刘玉涛便顺利留在广州科研院校工作,大都市环境、优厚的待遇,曾是亲人、朋友、同学艳羡的对象。2008年1月,刘玉涛被选派到梅州市蕉岭县三圳镇顺岭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2年驻村仅仅回家9次,绝大多数时间奔波于农户、田头、涉农企业间,为当地陆续引进南方大豆、黑花生、甜糯玉米、五彩稻米等产业项目,扶贫“阵地”扩展到了全县,其中南方高产优质大豆“造血型”项目带来了超过2.7亿的经济效益。为了更好发展当地农业和经济,2011年刘玉涛辞去广州的工作,从此扎根梅州,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当地有名的“山东籍新客家人”。  

“特色高效”农业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2000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就读研究生期间,刘玉涛组织成立了“华南农业大学科技下乡博士团”,后升级为广东省青年志愿支农博士团(简称“广东省博士团”),从发起成立至今他一直担任团长。16年来,带领博士团长期服务于华南区三农“面”上工作,通过“实地下乡”“网络支农”“基地共建”等多种科技支农形式在华南区开展科技下乡工作2770余场,行程190000余公里,免费发放农业技术资料7410000册,以及创建产学研基地、农业科技专业指导网站、培养专职从业技术人员。目前“博士团”累计共有449名成员被52个县(区)政府或涉农企业聘为农业发展(技术)顾问。2008年,刘玉涛积极响应省委在全省组织“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的号召,来到了梅州市蕉岭县三圳镇顺岭村,扎根原中央苏区身体力行实践“点”上产业扶贫。

    到当地后,刘玉涛经过细致的农业资源调研,决定引进他负责研究的南方高产优质大豆“造血型”项目为顺岭村发展经济。刘玉涛个人出资建设了首个示范田,首批大豆平均亩产340斤,是当地农家品种平均产量的175%。为进一步扩展范围进行大豆新品种试验,刘玉涛与蕉岭县妇联、“嘉味鲜”合作,以“政府+高校+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推广模式开始了又一轮夏季的高产大豆间套种栽培示范。在短短2年的驻村时间里,刘玉涛就在梅州市8县(区或市)建立了18个大型大豆基地,新上线的腐竹、酱油、豆干等项目5个,扩展辐射36000余亩生产基地,最少带动12400人就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2.73亿元人民币。

  由于刘玉涛的亮眼成绩,两年后被省委组织部选派到蕉岭县挂职科技副县长。刘玉涛整合手机终端、高校技术、县域产业资源,开通手机端“大豆通”平台,向全县南方大豆种植户提供公益信息服务,并把蕉岭县以南方大豆、黑衣花生、生鲜蔬菜等为载体的特色农产品开通了直供香港的通道。

  2011年2月,刘玉涛就任梅州市“双到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专门负责产业扶贫工作。组织成立梅州市产业扶贫队利用“致富宝”平台,向梅州市5 51个扶贫开发“双到”村15600余用户手机发送农资、农技、农商等信息,长期、免费辐射服务4.43万户贫困户(17.9万人)和11.7万户非贫困户。刘玉涛创建的“政府+高校+企业+合作社+农户+市场+信息+资金”八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模式,为梅州创新融资2.19亿元。

  2012年至今,刘玉涛结合梅州市的情况,在全链条10个环节进行了系列改革探索,走出了一条“六化三改”的农业发展和改革新路,逐渐形成“致富耕山新农人”带动“耕山致富老农民”的大格局。目前,梅州市农业经济增长率几年都稳居广东全省第一,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包揽了全省的14%,梅州农业电商的B2B+ O2O模式、三关授信无抵押贷款300万平台、企业融资风险基金、丘陵山区山地机械研发与推广、富硒长寿产业平台建设、中国富硒长寿特产城等很多专项工作都备受关注。

农业博士变成“孩子王”      

    刚到梅州时,因为听不懂客家话,刘玉涛找了几个当地的中小学生做“翻译”走访农户,经常有孩子问他这样的问题:“隔壁有个阿姨,大学毕业没有工作;我叔叔在深圳打工,一年赚好多钱。读书有什么用啊?”刘玉涛回答道:“叔叔也是农村的,8岁还光着脚,快读大学才穿皮鞋。如果不读书,现在能成为你们的博士朋友吗?”通过与孩子们的交流,刘玉涛渐渐发现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交际、学习等方面问题以及厌学、早恋、痴迷网络,乃至辍学现象比想象中要严重得多。对此刘玉涛利用驻村的空闲时间,积极引导和帮助当地留守儿童开展了一系列素质培训。

    此外,刘玉涛还利用周末时间持续开办“博士素质讲堂进客家山区”系列活动和个体咨询,开展包括系列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培育、思想教育、营养健康、学习方法等培训,积极帮扶客家山区留守青少年教育。一到周末,刘玉涛的住所里就挤满了前来交流的家长、青少年学生。在一次的家访中,面对沉迷网络产生辍学念头的初中生小亮,刘玉涛并没有用强硬说教的方式对他进行思想教育。在了解小亮的愿望后,刘玉涛为他具体分析了以他现在的情况出外打工会遇到的状况,让孩子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此后小亮不仅主动与父母进行交流,还常常向刘玉涛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农村才是我广阔的天地

  从2008年到梅州开展驻村工作以来,刘玉涛和在广州工作的妻子张爱霞离多聚少,平均每年能够见面的机会不超过10次,一直没有孩子。“说心里话,在看到别人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也会感到一阵心酸。”谈到家人时,刘玉涛总是带着一些愧疚。但刘玉涛的妻子非常理解和支持他的工作,夫妻二人通过电话或邮件互相鼓励,是亲朋好友中有名的“远程夫妻”。

    “作为一名农业大学的博士,农村才是我广阔的天地,农业才是我施展抱负的平台,农民才是我亲密战友。”刘玉涛认为,只有深入第一线向农民请教乡土实践技术,将自己的知识融入到实践中,才能以实践促学习,发挥自己的优势。因此,刘玉涛希望能留在梅州,为这个不舍离开的地方再贡献一份力。在丈夫的介绍和影响下,作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心血管博士后的张爱霞对梅州也产生出了极大的热情。在2011年,刘玉涛夫妇二人毅然抛弃了大城市的优厚待遇和便利条件,每人背个小背包,乘坐6小时火车奔赴梅州山区,从此长久扎根于此。

    刘玉涛认为广东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出台为梅州山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大好机会,梅州的绿色经济崛起亟需人才、智力支撑。他看到了自己在这片土地上专业优势和发展前景,愿意为梅州绿色经济崛起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中国农村新闻人物”颁奖词如此评价刘玉涛:正是因为你出生在临沂革命老区,你对岭南革命老区有着同样的红色情怀。正是因为你是一位农学博士,你对梅州山水草木有着泥土与根的亲爱。一路走来,八位一体扶贫、一二三产融合、特色高效产业、社会和谐发展,你用带着激情的创新,成为“山东籍新客家人”。  


"华农人"小程序

校友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