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40周年学术报告会召开 罗锡文院士宣读并发布杭州共识

发布者:校友会发布时间:2019-12-30浏览次数:104

    12月7日至9日,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40周年学术报告会暨2019年学术年会在杭州顺利召开。来自世界各地农业工程领域的千余位专家代表围绕“不忘初心发展农业工程,牢记使命助力乡村振兴”的主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积极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隋斌致开幕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五届理事长刘成果,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联盟主席、国务院扶贫办原主任、农业部原副部长刘坚,学会挂靠单位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辉,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邬小撑,国际农业工程协会(CIGR)秘书长Prof. Fedro S. Zazueta Ranahan,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CSAM) 副主任,Prof. Anshuman Varma,美国农业生物工程师学会(ASABE)主席Prof. Sue Nokes,中国农学会副秘书长莫广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秘书长张咸胜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朱明主持开幕式。我校罗锡文院士、工程学院王海林院长等30余名师生参加了会议。 

  本次大会表彰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业工程杰出贡献奖、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八届青年科技奖、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工作突出贡献奖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40周年优秀论文奖的获奖者。我校罗锡文院士、区颖刚教授荣获“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业工程杰出贡献奖” 荣誉称号,齐龙教授荣获“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八届青年科技奖”荣誉称号,臧英教授荣获“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工作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罗锡文院士和李长友教授荣获“中国农业工程学会40周年优秀论文奖的获奖者”荣誉称号。

 罗锡文院士荣获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业工程杰出贡献奖

罗锡文院士发布杭州共识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荣誉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汪懋华做了中国农业工程学会40年回顾与展望的报告。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水土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大学黄冠华教授,畜牧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李保明教授,农村能源专委会主任委员、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赵立欣研究员,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大学高万林教授和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朱明研究员等7位专家分别围绕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生物质利用与农村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信息化工程、农产品加工与贮藏等领域进行了交流。

  大会设立了8个分会场,围绕“农业机械化与装备工程”、“水土资源高效利用”、“设施农业工程”、“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工程”、“农业系统与管理工程”和“农业航空应用”等专题进行了交流分享。我校7位师生在分会场上作了报告。

  闭幕式上,罗锡文院士宣读并发布了杭州共识,表达了农业工程人回望过去,展望未来,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共同奋斗的决心。 (文/图  工程学院  汪沛)


相关链接:

杭州共识

  40年前,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在杭州宣告成立。40年后,我们——来自全国农业工程领域政产学研用的千余名代表相聚西子湖畔,总结成绩,回望初心,牢记使命,展望未来,达成以下共识:

  一、40年来,我国农业工程事业发展成就显著。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电气化改变了以人畜力为主的生产方式,现代农田水利设施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土地产出率,设施种养技术有效解决了居民菜篮子的均衡供应,农业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提升了农业废弃物利用率,农产品加工技术提高了农产品价值和效益,农业信息工程技术成为农业科技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农业系统工程有效促进了现代农业建设的科学规划。实践表明,农业工程为改造传统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绿色发展,加快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新时代农业工程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面向世界农业工程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乡村振兴主战场,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做出更大贡献。


  三、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农业工程科技创新。我们要着眼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我国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中的薄弱环节,追踪世界农业工程科技发展前沿,着力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深化农业生物系统各要素互作规律的工程科学认知;着力补短板、攻核心、强智能,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全力突破制约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农业工程核心关键技术;加强应用研究,突出解决实际问题,力争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四、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深化学科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创新凝练学科发展方向,使学科发展始终与时代同行。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崇尚学术民主,坚守诚信底线。注重人才发现、人才培养和人才激励,着力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工程人才队伍,夯实农业工程可持续发展根基。


  五、充分发挥学会平台载体作用,汇聚众智,形成合力。我们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学会职责定位,通过强化政治引领、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和优化服务,推动“开放性、枢纽型、平台型”组织建设,团结带领广大农业工程科技工作者,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共同奋斗。


"华农人"小程序

校友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