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主持完成的“香稻增香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通过成果评价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7-10浏览次数:21

7月7日,由在农学院三楼会议厅隆重举行。受我校委托,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邀请了来自湖南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7位专家组成评价专家组,对我校主持完成的“香稻增香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成果进行评价。


中国工程院院士官春云为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和马国辉研究员为副组长。成果评价会由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饶智宏处长主持。 我校副校长廖明出席评价会并致欢迎辞。 


会上,项目负责人、我校农学院唐湘如教授汇报了该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获得的成果和推广应用情况。各专家就香稻增香关键技术的理论、香稻专用肥和香稻增香剂的作用机理提出疑问,唐湘如教授一一做了详细回答。


专家组审阅了有关资料并经过充分讨论后认为:一是该成果研究阐明了脯氨酸氧化酶(或叫脯氨酸脱氢酶)为香稻香气最主要成分2-乙酰-1-吡咯啉(2-AP)生物合成的关键酶,提出了通过提高香稻植株脯氨酸含量和脯氨酸氧化酶活性而降低甜菜碱醛脱氢酶活性、促进地上部香气2-AP的生物合成与积累、香气含量增加的理论。二是研制了“香稻专用肥”和“香稻增香剂”,创建了多苗稀植、基肥深施结合返青分蘖期追施 “香稻专用肥”、破口期喷施“香稻增香剂”、少水灌溉和适时早收等增香关键技术。实现增加香气2-AP含量15%以上,增产12%以上。三是研究构建了香稻谷弱低温(-4 ~ 0℃)贮藏、轻度碾磨等保香贮藏加工技术,减少香气2-AP损失13%以上。四是授权发明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59篇,其中SCI 11篇;制定并实施了广东省地方标准1项;产业化开发5个品牌香米。2014-2016年,该成果在广东省累计推广90多万亩,增香增产增效显著。


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达到同类研究国际领先水平。建议进一步加强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科技处副处长刘长威,农学院院长李华平、钟国华副院长出席了成果评价会。(文/图  农学院王树丽  潘圣刚)

"华农人"小程序

校友会公众号